暴雨刚过,榕江的街道上还残留着泥浆的味道。 那些被洪水浸泡过的车辆,像被遗弃的玩具一样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。
可谁能想到,比救援队来得更快的,是那些花花绿绿的小广告? "高价回收泡水车"的纸条像蝗虫一样爬满了每辆车的挡风玻璃。 红的、黄的、白的,密密麻麻地糊在一起,看得人头皮发麻。
这些车贩子简直比外卖小哥还敬业,洪水刚退就冲到了第一线。 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进来,天南海北的口音在手机里此起彼伏。
"姐,你这车卖给我能多拿两千! "听着是挺诱人,可谁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?有位大姐红着眼睛说:"家里还泡在水里,这些人就惦记着收车,良心不会痛吗?" 车贩子们倒觉得自己在做善事。
"没买保险的车主怎么办?我们这是在帮他们减少损失! "这话乍听挺在理,可细想总觉得哪里不对劲。
就像去火葬场门口发"丧事一条龙"的名片,美其名曰"便民服务"。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,这些泡水车最后会流向哪里?发动机泡过水,电路板进了泥,翻新一下又成了"原厂配件"。
说不定哪天你去做保养,换上的就是这些"洪水牌"零件。 想想都后背发凉!
保险公司这时候在干嘛?理赔流程慢得像蜗牛爬,定损标准模糊得像雾里看花。 车主们夹在车贩子和保险公司中间,活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有位大哥苦笑着说:"等保险公司的钱下来,黄花菜都凉了。 " 监管不能总当睁眼瞎。
泡水车从回收到拆解,再到零件去向,必须全程可追溯。 建议搞个泡水车信息平台,让消费者扫码就能查个底朝天。
当然,这话可能有点绝对,但总比现在这样两眼一抹黑强。 洪水冲垮了房屋,也冲出了某些人摇摇欲坠的底线。
在别人最脆弱的时候扑上去"捡便宜",这和秃鹫围着腐肉打转有什么区别?有位网友说得好:"灾难就像一面照妖镜,什么牛鬼蛇神都现原形。 " 这些被泥水泡过的车,最终会流向谁的修理厂?会变成哪些车辆的"心脏"?说不定哪天你在等红灯时,前面那辆突然熄火的车,就是这次洪水的"遗产"。
细思极恐不? 你觉得这些车贩子是雪中送炭,还是趁火打劫?你愿意买可能装着泡水零件的车吗?评论区聊聊,看看谁的观点更扎心!
便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