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成年人的超重肥胖率高达50%。身材肥胖不仅会给生活增加不便,还会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压、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生风险,严重危害人类健康。随着国家“体重管理年”的推出和普及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体重管理,将体重能够维持在健康范围内。减重重要,掌握科学的减重方法更重要。
\n图源:豆包AI生成
\n合理评估自身体重
\n在减重前,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肥胖、超重,其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(kg)÷身高(m2),即体质指数(BMI)。我国18~64岁健康成年人的体质指数正常范围为18.5~23.9,只要在这范围内都属于健康体重,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即可。体质指数在24~28之间属于超重,超过28则属于肥胖,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减重。另外,腰围也是判断身材是否肥胖的参考标准,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、女性超过85厘米则属于中心型肥胖,也需要减重。在开始减重前,要对以往的饮食情况、生活方式、疾病史等情况进行整理,并由专业人员评估营养状况、减重风险等情况,最后根据减重目标量身定做减重方案。
\n合理饮食
\n遵循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是管理体重的基础,也是减重的主要内容。饮食管理的核心在于食物种类多样、营养均衡,以及低脂、低盐、低糖和高纤维,严格控制总能量摄入。
\n1.在保证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基础上,严格限制能量摄入。其原则为在目标能量的基础上减少500~1000千卡能量,或者每日能量摄入保持在1000~1500千卡。
\n2.选择高蛋白食物。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1.2~1.5克,可降低体脂率、控制体重反弹,但肾病患者需特殊考虑。
\n3.选择低碳水化合物。推荐减重人群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100~150克,适当减少淀粉类主食、蔬菜以及豆类食物。另外,还可以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,比如玉米、豆浆、白菜、黄瓜等,这些食物增加饱腹感又可减少脂肪堆积,同时减少精细加工食物摄入。
\n4.尝试轻断食。比如一周内不连续断食2天、3天或者4天,可根据自身体重进行调整。在断食当天,摄入的能量不超过平常的20%,主要以优质蛋白、高纤维素食物为主。另外,很多减重人群在夜间极易出现进食的冲动感,为缓解这种情况,可对饮食结构进行优化,比如晚餐增加蛋白质、膳食纤维的食物,延缓胃排空时间,或者饥饿时小口饮水。如果睡前饥饿感强烈,可以选择苹果、低脂牛奶、香蕉等食物,这些食物可以增强饱腹感,减少负面情绪。
\n坚持运动
\n缺乏运动、久坐等都是引发肥胖的重要原因,坚持进行适度运动可增加能量消耗,促进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代谢,甚至可养成不易胖的体质。肥胖患者减重期间以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,适当增加抗阻运动。有氧运动可选择慢跑、骑自行车、健身操等,每次不低于30分钟,每周至少运动5天,总时间不低于150分钟。同时,每周进行2~3次的抗阻运动,每次20分钟左右,比如深蹲、举哑铃、卷腹等。长期久坐的人群,要注意增加起身活动的次数和时间,减少静坐的时间。
\n突破减重平台期
\n减重期间遇到的难题之一——平台期,即机体能量达到平衡,体重保持不动。这是因为减重期间,身体发现能量摄入减少,而自动进行调节,使基础代谢率下降从而让机体能量达到平衡。处于平台期时,首先不可放弃,要积极对当前的饮食、运动方案进行调整,比如在现有的基础上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占比,或者增加蛋白质、膳食纤维的摄入,或者交替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,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利用热量,以加速身体新陈代谢。
\n严防体重反弹
\n减重难,维持减重后的体重更难,很多人在成功减重2年后都会出现体重反弹的情况,反弹体重可达50%,甚至5年后可到80%。减重后,要每天测量体重,并维持减重期间的习惯,比如计算饮食摄入量、少吃零食、坚持运动等,稳固减重效果。同时,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,确保每日睡眠充足,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,避免情绪压力引起暴饮暴食。(资讯)
\n(文/重庆两江新区天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蓉)
\n原标题:如何制订科学减重计划?
\n便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